WFU

網站頁籤

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

父後七日

最近經常有機會觀看與死亡相關的影片
但並非刻意安排!

老公的同學來拜訪,說這片充滿黑色幽默,
強力推薦!
於是不喜歡看劇情片的老公,也跟著一起看了~
將死亡議題,用很本土的方式呈現
喪葬儀式,則帶點幽默的觀點,
解放原本應該禁忌的死亡議題



或許是這樣的基調,
使得面對死亡的悲傷,
總是輕輕的帶過
原本感覺似乎在情緒的著墨上,不夠深刻,
但後來想想,這不也正是許多人,
面對死亡時的狀態嗎?

將自己的悲傷,輕輕帶過!

唯有在不經意想起時,
才能感受到失落的沈重。

片尾,女兒說:『當我在飛機上,看見免稅商品,
閃過要幫你買條黃長壽的念頭,卻讓我哭了一個半小時』
思念,悄悄的冒出頭來,
悲傷,原來無法躲藏。
令人也不禁一陣鼻酸~

『父後七日』網頁

PS. I love you...

隨意租了這部影片,
卻意外的,感人熱淚!
(幾乎從頭哭到尾啊)



我想,令我感動的是,
愛竟然能使人,變得勇敢!
勇於冒險,重新面對自己!
當然啦,若要歷經喪失摯愛的苦痛,
才能領悟到自己人生該如何走,
並不是每個人都想體驗的~

我只能說,片中的杰瑞真的很有智慧
也很能豁達面對死亡,
才能好好安排,用文字與聲音,
陪伴所愛的另一半,度過哀傷。

對我來說,更是一種提醒
若能在彼此陪伴之下,找到自己的路,
則得好好珍惜!

讀過哀傷輔導的些許文章,
再來看此片,特別有所感觸,
面對親人逝去,『振作起來』,並無法用言語來傳達
而必須從經驗中走出自己的新生活
不容易啊~

轉貼一則影評
(請點即可連結)

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

長假

今天在課堂上看了長假
天啊~哭得很慘!

學弟問:觸動你的是什麼呢?

我說:等你生了小孩就知道。

或許是那母性的堅持與愛,
深深的震撼了我。
也為孩子失去母親,最後在樹林裡
呼喚著媽媽
而心疼而難過。

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,
玫瑰,無疑是社會文化結構下的弱勢者,
被禁錮在母職的角色中,辛苦付出
如此的不公平,卻得默默承受。

然而,當他病後,不僅沒有對丈夫怨懟
反而選擇原諒~
那包容,是從更深的母愛來的
也是從對生命的相信而來!

祈禱諸神對先生保佑,可以幫他關注著孩子長大
祈禱諸神對兒子保佑,是他相信,生命有他自己的道路
而神的眷顧,可以讓他放心的離開~

若是,在生命的最底層,
能以這樣的韌性、包容、堅持與毅力,
真實的度過生命的每一天~
當我們汲汲營營於探究
生命如何存在,又如何孤獨~
男女之間的權力不均,夫妻之間的不公平時?
是否能真正體會到,玫瑰選擇這樣的『接受』與『面對』
背後所需要的,是身為母親的愛
也是更大的寬容與勇氣,以及對生命積極的看待。

其中有一段,是玫瑰自己在晚上幫她兒子抓蟬的畫面,她跟鄰居的對話:

「奇怪,早上還聽到牠們在那邊叫個不停,怎麼現在卻這樣靜悄悄?」
『蟬只有白天會叫,晚上通常都在休息。......他們一年只活七天,
七天中牠們就要不停的叫,直到死去。』
「這麼好喔!只要不停的叫七天,剩下的時間都可以休息喔!」

由這段對話,隱喻了玫瑰短暫的人生
也可看出,玫瑰對於人生,對於痛苦的樂觀面。

而對於諸神膜拜,
祈求他們對兒子與丈夫的保佑
對於宇宙中更大力量的存在
生命冥冥運行的注定與相信
或許也是他另一個力量的來源。

*萬芳描述他扮演玫瑰的心情
http://hervoice.pixnet.net/blog/post/22235599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

他不是那麼喜歡妳

很喜歡他的結局
人生,不一定要走向婚姻
當然可以有一段很美好的親密關係
但也可以自己過得很好!!
對於怎樣活出自己,有個不同的註解




相關網站
http://intoyou.pixnet.net/blog/post/24153140

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

Atlas.ti 6.2上路

今天啟用
買了學生版的軟體,
正在熟悉中

引用他人比較atlas及novivo的質性分析軟體
http://doz.blogspot.com/2006/07/nvivo7-atlasti-5_26.html

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

為愛朗讀

愛,原本是無罪的~
卻因為愛人,是一個戰俘,而無法正視自己對她的愛。
麥克沒有辦法面對自己的情感,也無法對他人開放自己的心,
所以選擇了孤獨~

而這樣的事實,卻在漢娜死後,他才深深體會。
而重新講述這段,深深埋藏在心裡的情感。

我同意文字與閱讀,會改變人的心,
生命的經歷,會使原本相愛的人,
在多年之後站在不同的水平上看待彼此
或許這就是漢娜與麥克最後雖然相見,卻無法重拾對彼此的愛

但我也看到,無論文字或閱讀,如何開發人的生命
『關係』仍然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環。
若失去了關係,那麼閱讀的意義又在哪裡?
漢娜努力的學懂文字,期盼能跟麥克有所連結
卻在發現麥克卻無法同等的回應他時,
閱讀,則不再是支持她生命的動力
而是幫助他邁向死亡之路。




關於『為愛朗讀』的網路評論:
http://blog.yam.com/sweetpiano/article/19757662

http://blog.roodo.com/blue1989/archives/8585695.html

另外找到一篇評論,相當的有『心理動力學派』的味道~
但很有不同的觀點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yzhang/11300830

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

接觸的魔力

最近一直在反思,
如何做,才能真正的『與人接觸』

過往的成長經驗,
以及數年行政工作的訓練
使得我習慣於快速、以事情為導向的解決問題
常常忽略了,『人』在其中,感受為何。

上次,在吳老師的工作坊中,
角色扮演某人的主管,
當他滔滔的敘述著苦痛的經驗,
我仍然只想要看看怎樣安撫現狀時,
老師從後面拍了我一下說:
『問問他,現在的感受如何?』
我突然一震,這是我一直在逃的~

不接觸人,雖然總覺得不那麼舒服,有些隔閡,
但卻是我『習慣的』。
就如同SATIR所說,人選擇自己所習慣的狀態,而非舒適的狀態。

而當我停下腳步,邀請跟我作角色扮演的伙伴,
閉上眼睛,感受一下當下的情緒
我覺得自己也平靜了下來,貼近了他。

而在最近的工作中,
有一次的經驗,也是當我所督導的訪視員
提到他對於某些特定情境的害怕,
我原本也是想從事情的層面處理即可,
但發現,談來談去仍繞著這個害怕的情緒打轉。
於是我決定不再讓自己逃避他的情緒
我停下來,邀請他去接觸這個情緒,
一起走了一段路,感受了面對情緒也沒有那麼可怕的經驗
我很謝謝他願意開放讓我陪伴
也使得我更了解,與人接觸,首先要跨越的,
就是自己面對情緒的焦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