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

牽掛~是積極活著的力量

前陣子的廚房電影院,我看了『海洋天堂』,
看之前並不曉得任何關於這部片子的介紹,
這部片子,我覺得沒有太多喧嘩的拍攝手法,

也沒有太多煽人熱淚的橋段
平實卻深刻的描繪了父子之間的情感。
卻更使人感動。



令人驚訝的是,一直以功夫明星著稱的李連杰
在劇中展現父親對兒子的絲絲牽掛,內斂卻又深情。

長久一來,一直有人這麼認為,
子女,是防止父母自殺的保護因子,
因為,掛念著子女,想為了孩子好好活下去,
成為支撐父母度過苦難的動力。

劇中的爸爸,在帶兒子跳海卻被兒子所救之後,
他這麼說:『閻王爺都帶不走大福,或許在這世界上,真的有他一席之地』

一般的孩子,都是父母心心掛念的寶貝,
更何況是身心障礙的孩子,要怎樣獨自面對這個世界~
劇中的大福,一個自閉症的孩子,
確實有許多,讓人難以理解的思維,
但卻仍有其對於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感受。
熟悉、喜歡、思念,說不出口的情感,都藏在心裡。
但,能接受他的,除了父親,還能有誰?
連母親都因為受不了自己有這樣的孩子,而選擇離開。
當父母生病、年邁,孩子安置的問題,除了是劇中父親的難題,
恐怕也是很多成年自閉症孩子與父母可能會面臨到的困難。

然而,除了安置,
我看到的是劇中父親的積極,
當他們從大海中,拾回原有的生命力時,
爸爸開始給大福各種生活上的訓練,
煮飯、購物、穿衣、整理、搭車、打掃....
每一樣他所需要的生活技能,運用自閉症孩子的特性
規律與重複的練習,使得這些技能,成為他生活的一部份。

最讓我詫異與感動的,是爸爸徹夜,在兒子熟睡的床邊,
縫製著大龜殼~
大福對爸爸的依賴與想念,要如何在失去爸爸之後有所延續
爸爸用他的愛,展現出非凡的思維,
請求最長壽的海龜來協助,當他不在人間時,可以代替他陪伴兒子。
而最後一幕,兒子在爸爸死後,也確實從與海龜同游的過程中,
緩解了對父親的思念。

而這一切努力的過程,使得肝癌末期的父親,
從一開始憂傷焦慮的害怕死亡後的不確定性,
到後來是積極正向的,迎向死亡。
訓練兒子的每個生活片段,
設想每個可以協助兒子的環節
安排自己死後的事宜,
沈靜的心情,真令我佩服。

或許,孩子的疾病帶給父母或家庭的確實是一輩子的牽掛,
但,牽掛與負擔~有時也可能轉換成生命的力量。
使得平凡的生命,綻放出閃耀的光芒。






2012年4月9日 星期一

廚房電影院之『鐵娘子』

今天,看完了『鐵娘子』~

與其說是感動,不如說是佩服柴契爾夫人的遠見與勇氣
在那樣的大時代裡,能獨排眾議,勇於前行,
相信自己的信念,並努力去達成。
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。
不過我覺得,若是不能對那個時代的背景,如工會罷工、冷戰時代等等有些瞭解,
對於劇中有些片段,為何柴契爾夫人的決定,會成為眾所議論的焦點
可能就不太能體會。



以一個女性的角度而言,
他一開始就說,人生必須有其意義與價值,
在她丈夫求婚之時,她便明言,他不會只安於在家中煮飯、灑掃、帶小孩。
他明白清楚自己的志向,也勇於爭取。

這讓我有些釋懷,確實~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照顧好家庭而滿足。
尤其每每讀到一些親子作家,寫著『守護著家庭、就是我最大的滿足』,
『當媽媽真是我最開心的工作』....之類的,
我就常常想,那我是否不夠具備母愛,或是不夠知足?
否則,為何當人人稱羨,我有著充分的時間,陪伴在家人與孩子身邊時,
我雖然也覺得幸福、開心,但同時也覺得失落。

但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生命本來就是一連串選擇的結果。
如同柴契爾夫人,他選擇了成就自己的政治生涯,
在家庭生活上,自然也會有些失落~
如同他在老年時,看著收藏多年的照片,
喃喃自語的說:『孩子們長大的太快了~』
以及最後,先生消失在走廊的盡頭,
他落淚的說:『我還沒準備好讓你離開,我不想自己一個人。』
確實讓人鼻酸。
但我覺得這也展現出他另一面的勇氣,
即使有所失落,他仍然勇於接受現況,自己將先生的遺物收拾好
告訴自己要與先生告別。

有些段落特別印象深刻
他在晚年就醫的一個片段裡說道:
『人們不再思考了,只是感覺....
    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,就是我們被這樣的人們領導著
    他們注重感覺,多於思考與想法但思考與想法,才能引起我的興趣。
    問問我在"想些什麼"?』
這其實還挺讓我反覆思量的。

在諮商的過程中,我們習慣於邀請個案談感覺~
甚至我自己,也因而常常從自己的感受出發,
表達自己的內在狀態、及對他人的感受。

有的時候,接觸自己的感受,很受用,能更貼近自己。
然而,有時候,卻被困在感受或情緒之中,
沮喪、憂鬱、失落、難過而無法自拔。
或許,將柴契爾夫人的這句話稍做修飾,
『除了感覺以外,也要同時注重想法與意見』
以避免自己被情緒所綁架,失去了思考與行動的能力。

由此延伸,他的另一段話也很令人玩味
『注意你所想的,因為他們會變成你的語言
    注意你所說的,因為他們會變成實際的行動
    注意你的行為,因為他們會形成習慣
    注意你的習慣,因為他們會形成你的人格
    注意你的人格,因為他們會影響你的命運
    我們想些什麼,就會成為怎樣的人。』

這讓我想到,認知治療的核心,強調正向思考,中斷負向思維與情緒。
或許就是想要打斷這樣的循環,
避免每一個小小的負向想法~累積成無力而沮喪的生活形態。

而柴契爾夫人努力落實這樣的正向思維,
以行動形塑自己的命運
他不問自己能否達成目標,
他只問自己,是否努力前行。

或許就是這樣的信念,覺得對的事情就應該去做。
才能夠拋開名利、與選票於身後,做出真正對大眾有益的事情。

這樣的堅強,讓我有些省思~
在馬鞍山的日子裡,我比我自己想像的,更容易沈浸於情緒之中,
負向思考一旦浮出,就很難中斷。
常常在操持家務的過程中,反覆的想了又想~
問我想些什麼?無非是一些生活瑣事,卻擺不平吶困於其中的不滿。
我一直困惑,為何讓自己困在這樣的循環中~
雖然偶而會有小小的行動,改變自己的狀態,但很快的又回復到低迷的氣氛中
或許,我的行動還不置於累積成習慣~
而我的負面情緒,已經養成一種習慣,正在主宰著我。

希望,這部片子能帶給我一些力量,
更正向的思維,更積極的行動。

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

廚房電影院之『伴侶度假村』

拜科技之賜,Ipad的便利性,使得我家的廚房影劇功能快速提升。
窗台上的小空間,擺放Ipad剛剛好~
就在洗洗刷刷、切菜、準備料理時,
或許看新聞、有時看影片,讓重複性高的廚房工作,不再單調。
(但不適用於煮飯,開始煮就得專心點~免得燒了鍋子啊)

上週,在廚房電影院裡,看完了『伴侶度假村:Couples Retreat
描述四對夫妻,分別遇到婚姻上的瓶頸,
其中一對則提議要到一個『伊甸』樂園進行伴侶治療並且度假~
裡面有些治療的片段,
當然有點搞笑,或許不是正規的治療場景~
但裡頭點出幾個夫妻常有的狀況,
卻是挺經典的。
而且,我覺得編劇挺妙,排除了外遇以及家族干擾的因素,
使得夫妻兩人的問題,集中在他們自己身上。
或許,這才是核心,雖然夫妻確實會受到家族關係與外界人際的影響,
但夫妻關係終究要回到兩個人選擇如何面對彼此,才是重要。




記得是戴夫夫婦的治療片段,他們總是說『我的』、『你的』~
治療師點出他們沒有『我們的』共同點。
就如同生活中,夫妻兩人忙著各自的事業~回到家也就像是『室友』一樣,
互相打個招呼,又各自忙去了。
沒有交集與對話,於是聽不見對方真正的需求,
時間一久,或許相安無事,卻覺得關係之中,有些空洞,好像少了些什麼~

而在夫妻關係中,作自己,也是不容易的~
例如裡頭因為面對離婚議題,起義要參加治療的傑森和辛西亞夫妻
在滑著獨木舟去另一個島的時候,
卻因為划船的步調不一致,傑森指責了辛西亞~
辛西亞憤而跳入海中,寧願游泳也不願委屈。
他說:『我始終達不到你的要求』
為了迎合對方,沒有說出自己真正的感受,
長期下來的壓抑與委屈,沒有表達的結果,也同樣的導致彼此關係疏離。

至於喬伊與露西,兩人都一直想要『向外發展』,
或許也是人的本性,記得吳就君老師曾這麼說:
『一夫一妻制,是人類所制訂的,人會受到異性的吸引,本來就是自然的反應』
這讓我有些思索,
是否能允許夫妻關係中,對其他的異性有些遐想?
就如同片中兩個男人爭論,性幻想到底算不算出軌
不論你的論點如何,但回到現實面,制度使然,我們只能選擇一個~
此時,存在激情與愛意之餘,對彼此『承諾』的重要性,
我想還是維繫夫妻關係中重要的一環。
我感覺影片中想要強調,長時間忽略了經營關係中的激情與愛意,
使得彼此覺得乏味,因此常常忘了承諾的存在,想要跨越婚姻的約束
尋找新的樂趣。
卻終究發現,若是自己能花心思,看看自己的枕邊人,
或許也能在關係中,營造新的情趣。

我覺得這部片子,有意思的地方,
是他用很輕鬆的方式,提醒著觀眾,
要練習『面對彼此』,『聽見對方的需求』
也要練習『表達自己』,使不至於在關係中因委屈而失衡。

而我還滿欣賞最後,大師給了每對夫妻一個紀念禮,
這似乎代表著,我們必須找到彼此關係中的『長處』
盡量去發揮~
比如戴夫那組,大師給了他們『驢子』,
看似缺乏情調,卻是堅持不懈的帶著家人前行,也是難得。

雖然,人世間的結局,不可能像電影那樣,總是皆大歡喜。
但至少能夠朝這個方向盡力而為。

看完之後,老公竟然對我坦露,他覺得以前,他也像傑森一樣
總是覺得我做得不好~
(嗚嗚~確實,他以前挺愛抱怨的,什麼事都事先指責,不誇獎)
雖然,在看這部影片之前,他已經逐漸修正這習慣,
但他會這麼說,我還是挺開心的!
當他看見自己的習慣時,也同時學會肯定老婆的付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