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網站頁籤

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

EAP~諮商師可以做些什麼?

EAP台中科學園區員工協助中心

昨天在學校聽了中興大學企管系王精文老師的演講
講的是員工協助方案
對於曾是主管、又是高科技產業員眷的我,
相當有共鳴。
我認為,企業真的很需要有這樣的理念
把員工當作是自己的重要資產
好好的關注員工與家庭的需求,
提供相關的資源~
而不是單方向的要求員工,必需為企業付出
而其餘的家庭變動,需要由員工自己承擔。

看見中科的模式,好羨慕~
真希望南科現在就有這樣的服務中心~
不曉得,若是以一個小小的諮商師~
是否也能推動這樣的計畫
為南科的員工與家庭,找到一些資源與支持!

報考滿週年~

兩週前,到校上課,
看到系館貼出博士班口試的時程
讓人回想起,
去年的5/23,也正是自己戰戰兢兢應考的日子。

同學說,他考了十年,輾轉不同的學校,
才終於考上。
應該說我很幸運嗎?
第一年報考的我,就被錄取。
但,我想,在報考之前,生命中學習的歷程點滴,
也正是為了這一天而做準備。

這一年的學生生涯,對我來說真的是相當滿足。
學理上的充實,把以前片段的經驗,加以串連,
實務與理論的映證,使得自己更有自信一些。
過去,一直都覺得自己非諮商科班出身,
不曉得自己的晤談風格、或是介入觀點,是否合宜~
不敢放手為之。

但是經由閱讀不同學派的發展
我更清楚自己的諮商取向為何
將自己定位清楚之後,每每面對個案時,
後設的概念就更明確的引導我,走出過程,
看到問題背後的意涵。

我喜歡在概念中沈浸,然後加以實驗~
在實踐中有新的發現和體會,往往是最快樂的時候。

除了寫報告真的很累人,但我想這是必要的訓練。
就連這學期的心理評量專題研究,都讓我意外的覺得,
量性方法,不那麼可怕,反而有點趣味~
老師的功勞不小~而發現不一樣的世界,自己也有所成長
許多同學研究這方面,都有其長處,真的很值得學習。
要加油~要加油!

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

為巴比祈禱

今天因緣際會看到了這部片
雖然講的是同志議題
但卻也帶出了家庭關係如何影響一個人思考,
父母如何接納子女的本性,
對孩子的重要性。



這一段是我覺得片中很感人的一段告白
母親的告白,
在他終於理解,孩子之所以選擇死亡這條路,
是因為他苦無出口,得不到接納與支持
一方面知道自己的同性戀傾向無可改變
一方面卻又接收了母親認為同性戀是『罪惡』的指稱
而內心衝突、糾結不已。

面對這樣的巴比,覺得很不捨~
當母親終於透過閱讀孩子的日記,與牧師的對話,
重新理解他的心路歷程
重新詮釋聖經對於同志的觀點
而接納自己的孩子,並非病了~只是他本然如此時,
母親的勇敢認錯,
為同志挺身而出的勇氣,更是令我佩服。

延伸來看,
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同與接納,
對於他們的自我認同是相當重要的。
而當孩子無法長成父母所期待中『完美的小孩』時,
對父母的挑戰,是如何放下自己原有看世界的框架,
重新開展出一條,可以理解孩子的途徑
這並不容易。
畢竟,我們對孩子,帶著世世代代所傳遞下來的信念與價值觀
是從家庭而來,有其脈絡可循。
但,孩子並非父母的財產,也非父母的延伸
他無須負擔家庭的包袱,也無須滿足父母未了的心願。

雖然,孩子與家庭的關連,仍然像個共同體一樣的成長,
但如何從這個整體當中,
看見孩子的獨特,接納他們成為自己,我覺得是父母的功課。
需要時時提醒自己

2011年4月15日 星期五

面對

週三上課時,
所上一位老師,分享了他的求學歷程,
佩服於他勇往直前追尋自己夢想與感動的勇氣,
也佩服於他從護理的領域,跨足諮商,所具備的自信
一步一腳印實作的紮實

於是,下課之後,問了老師如何敏察到自己的方向而不遲疑
老師這麼回答:
『面對,而不逃避。好好的思考之後,做出選擇,然後對自己的決定負責』

不論是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主題,想要投身的學習方向,
都好好的去面對、思索、感受。

而當他分享自己如何具備自信,則分享了『作中學』的經驗
每一次面對個案卡住的時候,就透過閱讀、檢視、反思走過那個困難點

當我提及,自己的害怕、沒有自信、而總是拖延的時候
老師則鼓勵我:『好好的陪伴那個害怕吧~』

短短五分鐘的對話
如當頭棒喝一般,淚水忍不住的奔流下來
確實,我對於陪伴自己的感受,並不熟悉。
我習慣用大腦解析自己每一個時刻為何產生這樣的情緒
但難以停留在當下,感受與沈澱

而因為自己的成長經驗,而對家族治療產生的興趣
也偶而會因為害怕,而逃避去面對,
猶豫著是否真的要這樣義無反顧的往前走

雖然我自詡,已經是個很願意花時間探索自己的人
但,人有盲點~
而被打到剎那,很震驚
卻也重新整理

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

反壓迫工作坊

上週,
所上請了紐約大學的Dr. Chen-Hayes副教授來演講
主要講的是反壓迫,與同志家庭的分享

Dr. Chen-Hayes本身就是同志,也有一個相當美好的同志家庭
但從他所寫的『我們如何成為一家人』,
也讓我看到,組成一個家庭
需要用心經營、更要持之以恆。
而同性伴侶對於這方面的認真與投入,
甚至值得更多異性戀伴侶加以學習其面對關係的態度。

在演講的一開始,
雖說從同志議題出發,
但同志反映了更多的是主流文化所造成的壓迫、與受壓迫的經驗,
而壓迫的議題,則就更寬廣的可連結到不同的情境、對象上。

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,講師舉了一個例子:
『如果,有一天~我們把人分為戴眼鏡、和不戴眼鏡的兩個族群,
研究發現,戴眼鏡的人,在基因上比較不良,因此屬於比較低等的族群
他們應該是比較醜的、走起路來就讓人有怪怪的感覺
他們不能與非眼鏡族通婚、也不能在工作上擔任比較重要的職務、
他們不具有選舉權,也不能受教育,不能擁有自己的財產,
而且因為他們的基因不良,可能會導致一些不當的行為
所以需要國安局緊密監控其行動。』

當下聽了,覺得很荒謬,
然而,事實上,我們回想歷史,
將眼鏡族,換成原住民、換成本省人、換成女性
都曾經發生過類似的狀況。
於是我們終於可以理解,在封閉的文化脈絡下,
所對特定族群行使的壓迫,有多麼的不合理。

而講師又運用了體驗活動
每講出一個族群,就讓大家分享一下對於他們的刻板印象~
讓所有的同學,都感受到原來刻板印象的壓迫,無所不在。

而最後,講師同樣的,以族群為單位,
每講出一個族群,邀請屬於這個族群的同學站起來~
例如:女性、出身於工人家庭、身體上有些病痛、原住民、混血兒、母語非國語的人、僑生等等,從性別、語言、家庭、文化背景、宗教等等議題,找出非主流的族群,讓大家體會到,每個人,其實或多或少,都在這個社會中,有過受壓迫的經驗,而不屬於這些族群的,有時就可能會成為那個壓迫者。

整個過程讓人相當感動,
因為在活動中,我理解了這樣的經驗,是普世存在的,
縱使我當下沒有站起來,但我知道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
也有著類似的,受到壓迫的經驗,而苦苦對抗著。

但面對這樣的壓迫與不公平的情境
除了敏感的覺察,與盡量不讓自己成為壓迫者之外,
『Speak Out』則是另一個使我受到衝擊的議題。
以眼鏡族的故事為例,
當我看到眼鏡族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,我雖然覺得荒謬,卻害怕於說出真相。
但~有一個同學就這樣分享:
『如果我們不挺身而出,那不過是以害怕、擔憂,合理化的包裝了自己,成為壓迫者的共犯,而不自覺。』
是的,回想生活中的種種情境,多少時刻,我們面對不公不義,總是說,『唉呀,各人自掃門前雪、莫管他人瓦上霜啊』

壓迫,或成為壓迫者,有時是一種文化價值使然
是學習的過程
於是,我們也能透過學習,反壓迫,
顛覆原有壓迫的主流價值
找到一個讓每個人都安適、自在、平等的平衡點

雖然很難,
但若能有一群人,一起努力,便不孤單。
在反壓迫課程的最後一段,
便是鼓勵大家尋求同盟,
才能越來越有能量,為反壓迫而發聲。

很棒的一場演講,
帶給我很多的反思。

2011年3月3日 星期四

修課

這學期修得課很少
希望可以配合老公的時間
兼顧小孩的作息

總共修了
心理評量專題研究(必修)三學分
學術定向與研討(必修)一學分
家族諮商專題研究(選修)三學分~

心理評量~是我很陌生的,
雖然從大學,碩士班都有統計方法的課程
但似乎從來沒有把它讀進心裡
這次直接要跳到博士班的難度,
覺得備感壓力!

但反過來說~這可能是最後一次,
我有機會把這個看起來討人厭的統計
好好的搞清楚~
希望能跟它交個朋友!不再成為陌生人!

另外,雖然課修得不多,
但家族諮商專題研究,是吳就君老師客座開授的課程
真開心~可以在學校內就上到老師的課!!
這學期的學費已經值回票價了!!

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

父後七日

最近經常有機會觀看與死亡相關的影片
但並非刻意安排!

老公的同學來拜訪,說這片充滿黑色幽默,
強力推薦!
於是不喜歡看劇情片的老公,也跟著一起看了~
將死亡議題,用很本土的方式呈現
喪葬儀式,則帶點幽默的觀點,
解放原本應該禁忌的死亡議題



或許是這樣的基調,
使得面對死亡的悲傷,
總是輕輕的帶過
原本感覺似乎在情緒的著墨上,不夠深刻,
但後來想想,這不也正是許多人,
面對死亡時的狀態嗎?

將自己的悲傷,輕輕帶過!

唯有在不經意想起時,
才能感受到失落的沈重。

片尾,女兒說:『當我在飛機上,看見免稅商品,
閃過要幫你買條黃長壽的念頭,卻讓我哭了一個半小時』
思念,悄悄的冒出頭來,
悲傷,原來無法躲藏。
令人也不禁一陣鼻酸~

『父後七日』網頁

PS. I love you...

隨意租了這部影片,
卻意外的,感人熱淚!
(幾乎從頭哭到尾啊)



我想,令我感動的是,
愛竟然能使人,變得勇敢!
勇於冒險,重新面對自己!
當然啦,若要歷經喪失摯愛的苦痛,
才能領悟到自己人生該如何走,
並不是每個人都想體驗的~

我只能說,片中的杰瑞真的很有智慧
也很能豁達面對死亡,
才能好好安排,用文字與聲音,
陪伴所愛的另一半,度過哀傷。

對我來說,更是一種提醒
若能在彼此陪伴之下,找到自己的路,
則得好好珍惜!

讀過哀傷輔導的些許文章,
再來看此片,特別有所感觸,
面對親人逝去,『振作起來』,並無法用言語來傳達
而必須從經驗中走出自己的新生活
不容易啊~

轉貼一則影評
(請點即可連結)

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

長假

今天在課堂上看了長假
天啊~哭得很慘!

學弟問:觸動你的是什麼呢?

我說:等你生了小孩就知道。

或許是那母性的堅持與愛,
深深的震撼了我。
也為孩子失去母親,最後在樹林裡
呼喚著媽媽
而心疼而難過。

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,
玫瑰,無疑是社會文化結構下的弱勢者,
被禁錮在母職的角色中,辛苦付出
如此的不公平,卻得默默承受。

然而,當他病後,不僅沒有對丈夫怨懟
反而選擇原諒~
那包容,是從更深的母愛來的
也是從對生命的相信而來!

祈禱諸神對先生保佑,可以幫他關注著孩子長大
祈禱諸神對兒子保佑,是他相信,生命有他自己的道路
而神的眷顧,可以讓他放心的離開~

若是,在生命的最底層,
能以這樣的韌性、包容、堅持與毅力,
真實的度過生命的每一天~
當我們汲汲營營於探究
生命如何存在,又如何孤獨~
男女之間的權力不均,夫妻之間的不公平時?
是否能真正體會到,玫瑰選擇這樣的『接受』與『面對』
背後所需要的,是身為母親的愛
也是更大的寬容與勇氣,以及對生命積極的看待。

其中有一段,是玫瑰自己在晚上幫她兒子抓蟬的畫面,她跟鄰居的對話:

「奇怪,早上還聽到牠們在那邊叫個不停,怎麼現在卻這樣靜悄悄?」
『蟬只有白天會叫,晚上通常都在休息。......他們一年只活七天,
七天中牠們就要不停的叫,直到死去。』
「這麼好喔!只要不停的叫七天,剩下的時間都可以休息喔!」

由這段對話,隱喻了玫瑰短暫的人生
也可看出,玫瑰對於人生,對於痛苦的樂觀面。

而對於諸神膜拜,
祈求他們對兒子與丈夫的保佑
對於宇宙中更大力量的存在
生命冥冥運行的注定與相信
或許也是他另一個力量的來源。

*萬芳描述他扮演玫瑰的心情
http://hervoice.pixnet.net/blog/post/22235599